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四中院:加强文化建设 凝聚精神力量
刘洋,陈佳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文化兴院、文化强院理念,系统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以物言志、以文化人、以行践知,汇聚起推动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多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本报记者 刘洋 本报通讯员 陈佳
重庆四中院举办“朝阳之声”青年论坛。 资料图片
重庆四中院干警到赵世炎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资料图片
重庆四中院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 资料图片
文以载物,蕴养法治精神
2023年12月2日,重庆四中院新审判大楼正式启用,全体干警翘首以盼的“新家园”终于建成。
从功能布局到细节设计,从硬件设施到文化氛围,“新家园”处处充盈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向上向善的干事创业环境、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们率先实现了建设‘四优法院’之‘优美环境’的目标,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去展望奋斗。”重庆四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俊文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重庆四中院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补强做大‘优质服务、优良产品、优秀人才’的目标,干出一番不负党和渝东南人民重托与期盼的新业绩。”
每名干警都是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应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在这种理念指引下,重庆四中院以“新家园”建设为契机,设立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审判文化等11个工作专班,直接、间接参与文化建设的人员则覆盖全院。“组建专班、全员参与”成为该院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人人参与既是汇集智慧力量的需要,更是凝聚人心共识的过程。“我心中的法院文化——‘家园工程’文化建设大家谈”主题论坛、“文以载道、用心聚力”文化建设专题会、“院以文新”文化建设工作成果汇报会、“文润人心”文化建设方案专题审议会……一场场精心准备的汇报、一次次生动活泼的研讨、一回回思想碰撞的交流,让“红色基因、持心如衡、惠风和畅、文理通达”成为全院干警公认的文化内核和共同的愿景追求。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重庆四中院注重通过物质载体蕴养法治精神,将四周有天平图案的柱子命名为“法柱”,将镶有铜尺的石质隔断取名为“法度”,将眼睛造型的雕塑叫做“法眼”,将形似耳朵的小水池喻为“法耳”,并赋予它们“法柱树信仰、法度量公平、法眼观曲直、法耳听民声”的文化内涵,让干警和来访者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法治洗礼。
“每次开庭前从法官文化厅经过,我都默默告诉自己要谨慎行使审判权,真正做到为民司法。”重庆四中院民一庭副庭长徐婷婷说。该院在文化建设上注重突出法官的主体地位,在去往审判庭的连廊入口处设置法官文化厅,由法官风采墙和古今法治人物风采墙组成,让法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法治信仰,坚守为民情怀。
文以化人,锻造铁军尖兵
“全体干警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先进文化滋养党性、巩固党性、坚定党性,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交出高分答卷……”这是张俊文以《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使命 齐心协力做好重庆四中院文化建设》为题,为全院干警讲授党课,要求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建设。
近年来,重庆四中院充分利用辖区丰厚的红色资源,适时组织干警到赵世炎故居、万涛故居、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引导干警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领航,文化聚力。重庆四中院以文培元、以文铸魂,创建“武陵星火”党建品牌,每年评选“武陵之光”先进集体和“武陵之星”先进个人,重点培育,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干警争先创优,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重庆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
“文化是群体性的,必然‘大不同’。但‘大不同’的基石是‘大同’,只有某一群体特征达到‘成势’的时候,才足以称之为文化。因此,建好法院文化,需找准‘大不同’,夯实‘大同’。”重庆四中院民二庭法官助理、首批“武陵之星”选树对象李皓轩在“朝阳之声”青年论坛上分享自己对法院文化建设的感想。
为了让干警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提升,重庆四中院设立“朝阳之声”名家讲坛及青年论坛。“朝阳”取自重庆四中院所在的重庆市黔江区正阳街道朝阳路,同时,因其有两种读法,即向着太阳和初升的太阳,正对应着名家讲坛和青年论坛。
此外,让青年干警到基层一线、窗口部门、重点岗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重庆四中院也已成常态。该院还探索实行法官助理能级改革,根据学历、工作年限、工作绩效等核定法官助理能级,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构建起递进式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后备法官培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重庆四中院把育人作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浸润,提升干警综合素质,推动形成“四优法院”建设的最大同心圆、最强聚合力。
文以弘道,涵养实干作风
“五年来,不知跑了多少次,现在终于彻底解决了。”某建设工程公司的代理人与对方当事人签完调解协议后激动地说。
这起看似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背后,合伙、挂靠、建设工程施工等多重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各方利益盘根错节。自2017年起,当事人相继提起十余次诉讼,但矛盾均未能彻底化解。
单就本案作出判决并非难事,却容易引发更多合伙、追偿等新的诉讼。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
“事不避难者进。”合议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争议数年的纠纷按下了“终止键”。
这是重庆四中院在审执工作中实行“办案三问”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一问是否“定分”,二问能否“止争”,三问可否“促治”,从个案裁判到类案化解再到社会治理不断延伸,促进纠纷实质化解,实实在在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重庆四中院通过多种措施营造以实干为导向、凭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引导干警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誓言,用工作实绩实效来检验初心使命。
“岁数大了,不懂这些高科技,多亏你们耐心接待我,这么快就给我立完案了,谢谢你们!”近日,在重庆四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业务的王大爷对法院的诉讼服务赞不绝口。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重庆四中院秉持“亲民便民利民”理念,融合“一件事一次办”建设要求,全力打造“肆好办”诉讼服务品牌,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时,时刻谨记改革不仅要方便法院管理、法官办案、更要方便群众诉讼的宗旨,为前来立案的群众提供耐心细致的帮助。
“希望法院能够针对招商引资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普法宣讲。”在重庆四中院调研“三攻坚一盘活”司法需求时,与会企业代表表示。
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法院的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经过充分调研,重庆四中院出台《关于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意见》,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建立多层级点对点对口联系机制,由中院院领导定点联系辖区园区开发区,由辖区基层法院院领导定点联系党委政府各部门,由辖区基层法院法官定点联系本地企业,通过更加紧密的工作联系和能动履职,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张俊文表示,重庆四中院全体干警在“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文化氛围的浸润下,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今后还将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办法举措,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为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持续不断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