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分别会见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
- 以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 今日导读
- 习近平同刚果(布)总统萨苏会谈
- 强化犯罪源头预防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呵护“花朵”向阳而生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呵护“花朵”向阳而生
——张军第七次到北京二中讲授法治课侧记
姜佩杉
本报记者 姜佩杉
金秋时节,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北京市第二中学古朴的校园。9月6日下午,报告厅里,身着校服、整齐就座的学生们兴奋着、期待着。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张军第七次来到北京二中授课。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今天,张军精心准备,以《强化犯罪源头预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为学生们再一次带来法律知识盛宴。
聚焦问题 探析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授课之前,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法治教育短剧《回归》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主角李小强也是一名中学生,迷茫、冲动、沉迷网络,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最终在他人引诱下走上了犯罪道路。好在,法官、父母、老师没有放弃李小强,经过不懈努力,失足少年成功回归人生正轨。
今天的授课,与短剧《回归》中反映的问题息息相关。
“从这些年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看,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很复杂。”课堂上,张军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将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原因向师生家长们作了介绍。未成年人的犯罪,有的源于心智不成熟、不会恰当处理人际冲突,有的源于特殊家庭问题,有的则源于长期被主流环境“边缘化”导致的自暴自弃、情绪爆发。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触网的经济、设备、网络、技能门槛越来越低,沉迷网络、受不良网络信息侵蚀,也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反映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
“这一问题反映网络保护还不到位,应有的机制没有落实或者落实得还不够好,还没有防住网络沉迷,没有屏蔽掉不健康的信息。网络环境还不够安全、健康。”
“未成年人犯罪大多基于冲动或法律意识淡薄,与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深思熟虑、有很深的主观恶性完全不同。正是因为如此,基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基于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各级法院在审判工作中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规定,坚持宽容不纵容,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也绝不放纵。”
面对台下一张张专注的面孔,张军语重心长。师生家长们专注而安静地倾听,若有所思。
把脉开方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那么,如何从源头避免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分析完问题后,张军结合法院办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着重讲授了落实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网络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他指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合适的家长引导是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把“防护伞”,友善的校园氛围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护盾”,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正向的价值引领是未成年人抵御诱惑的“安全网”。
“建议学校设立一个‘法治副校长信箱’。”提到“法治进校园”、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实效的相关内容时,张军特地讲道:“这样,当孩子们遇到需要解答的问题、难以启齿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给信箱投信,寻求法治副校长的帮助。”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等发挥合力。
“针对未成年人目前突出的交往问题和情绪控制问题,家校尤其应当携手构建良性未成年人‘交往圈’,为未成年人学习正常交往技能提供潜移默化的良好环境。”
“要有硬举措,也要有软措施,多组织一些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有益身心健康成长的学校和社会活动,建立起有效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对于互联网,同学们自己更应该‘慎思之,明辨之’,从虚拟世界的‘精神鸦片’中脱离,会用善用互联网,取其益处,摒其害处。”
这些未成年人保护“注意事项”,让现场的师生家长频频点头。
今年6月1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上线。截至8月底,该案事例库已经收录典型案事例124件。
“这些案事例是各单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先进经验’和‘独家秘笈’,是各单位携手共同筑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堤坝’。欢迎老师、家长、同学们上网浏览,从中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如何远离违法犯罪,或者‘解锁’教育未成年人的科学方法。”在授课的尾声,张军专门介绍了这一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宝库”。
意犹未尽 法治的种子深深种下
“张军院长第七次为北京二中的同学们讲授法治课,体现了人民法院对青少年的爱护,也是人民法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前端、治未病’‘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等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唐旭东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保护应该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形成由家庭、学校、网络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发力的“保护网”,从而更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总商会副会长、博发康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晓琳表示,张军院长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深入讲解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将法治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播下了法治意识的种子。“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从源头着手,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法治教育走进校园、家庭和社区,在社会各个层面建立起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电分公司水电队长谭双剑盛赞今天的开学法治第一课,他特地把《回归》拷贝,准备回家给自己的孩子也看一看、学一学。“通过视频短剧、真实案例、现场授课等方式为学生们普法,有助于孩子们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在他们还小的时候,种好法治的种子、扣好第一粒扣子。”
高一(2)班的朱昕彤同学对《回归》印象深刻:“感觉拍得很真实,关于校园生活、家庭关系的呈现让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李小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些平时无意中接触到的不良信息,也有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导火索。要想从根源上避免违法犯罪,作为学生,我想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并且像课上讲的那样,主动远离不良诱惑。”
看完普法短剧、听完张军院长授课,高一(1)班的任颂悦同学发现,沉迷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比想象中更大,并表示自己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网络素养,在网络上也始终遵守道德和法律。“张院长在课上说,家庭和校园责任重大,我也希望家长和老师能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我们遵纪守法,并在我们思想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把我们拽回正轨,避免悲剧发生。”
“我深切意识到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危害以及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多开展类似今天的普法活动,以提高我们的法治意识,涵养法治精神,让我们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高一(12)班的唐梓瑞同学是第一次体验由法治副校长讲授的开学法治第一课,她对“法治副校长信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以后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向法治副校长寻求帮助。
高一(12)班的窦子煊同学时常关注网上涉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危险离我们并不遥远,缺少防微杜渐思想、缺少法律意识,将可能致使我们误入歧途或受到财产人身侵害。张院长用生动的案例为我们上了重要一课,不仅让我意识到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提醒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以法律为准绳,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
“法治划定自由的边界,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法治是自由的保障,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学习、践行、认同宪法和法律,做合格的守法公民。”高一(12)班的董汀同学表示,今天的开学法治第一课深刻地印证了一个道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防微杜渐。比如,在使用网络时,提高防范能力,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开学法治第一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法律知识入脑入心,体现了学校和社会对培养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重视。”魏岸岸是高一(11)班一名同学的家长,今天也在现场倾听了授课。“在法治副校长的影响和带动下,会有更多的孩子学习法律、钻研法律,为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今后能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未成年人普法活动。”
扫码观看视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