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声世界,用爱为生命解锁
陶琛,邹琳
在33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帮助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成为设计师、教师、糕点师、园艺师等,拥有了美好的未来。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刘玲琍——
本报记者 陶琛 本报通讯员 邹琳
刘玲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让学生感受音节的震动。资料图片
爱的坚守: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爱的证明
静谧的特殊教室里,刘玲琍反复将嘴唇轻轻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通过那细微的气流变化,感受每一个音节的震动。
“感觉到了吗?这是‘春风’的发音,是不是像一阵温暖的风吹过?”她轻声细语,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孩子们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感受着,仿佛真的有一阵风,吹散了他们心中的迷雾。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学会说话,刘玲琍每天都要开展一对一教学。她会温柔地引导孩子将手指放在自己的脖子、鼻子旁边,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孩子们一开始会有些害羞,但在她的鼓励下,还是勇敢地伸出了小手,并在触碰到那些神奇的“发音机器”后,露出惊喜的表情。
这种教学方式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无尽的耐心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每一个字的发音,孩子们都要跟读上百遍。刘玲琍的喉咙常常因为无数次的示范而变得嘶哑,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如一地充满坚定与温柔。
刘玲琍从未停止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她细心地总结、提炼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最终探索出了“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她还自编了一套“舌操”以及针对性的语训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模式,就像是为听障孩子们量身定制的钥匙,打开了他们通往语言世界的大门。
“我叫琪琪(化名),谢谢刘老师……”在结业典礼上,琪琪手捧着“三好学生”的奖状,艰难地说出了对刘玲琍的感谢。对于像琪琪这样的听障学生来说,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已是相当不易,但在刘玲琍的耐心教导下,他们不但慢慢学会了“发声”,还学会了认字和写字。
爱的传递:超越血缘的母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该吃药了。”在寝室里,刘玲琍像妈妈一样照顾着生病的星星(化名)。她轻轻地抱起星星,喂他吃药,哄他入睡。在星星的心里,刘玲琍就是他的“妈妈”,给了他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30多年的特教生涯里,刘玲琍的角色定位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班主任”。刘玲琍的学生们普遍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她总会帮学生们整理生活物品,换洗脏衣物和床单被套。学生病了,她也会全程陪伴、细心照料。她的抽屉里塞满了学生们的病历,每一页都记录着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作为衡阳特殊教育界的名师,许多康复机构曾向她抛出橄榄枝,承诺给予她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但都被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我的孩子们需要我,我不能离开他们。”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刘玲琍每周都要上将近20节课,忙得像个陀螺一样。即便如此辛苦,她依然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上门”活动,深入到社区里,为那些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上课。她用自己的一 言 一行感染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知识的力量。
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刘玲琍微笑着回答:“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他们都有发光的权利。而我,就是那个要帮助他们找到光芒的人。”
3岁之前是进行语言康复的最佳时期,但湘湘(化名)开始语言康复时已有8岁,当时只能发出“啊”的“哑巴音”,声带也很僵硬。但刘玲琍没有放弃,坚持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教。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玲琍的耐心与坚持,终于换来了湘湘的第一次清晰发音。
湘湘终于走出了那个无声的世界,她开始尝试与人交流。在刘玲琍的鼓励下,湘湘又学起了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参加了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央视春晚等众多大型活动。她用自己的舞蹈,诠释着坚持与梦想的力量。刘玲琍看着自己的学生绽放出光芒,心中也充满了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经过三十多年的辛勤付出,刘玲琍教导的学生中,有二十多人成功地考上了大学,其他学生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他们中有舞蹈演员、设计师、糕点师、园艺师,还有两人毕业后选择回到特校当老师。
“刘老师,我回来了!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给孩子们带来梦想和希望的人。”当年轻的面孔出现在教室门口的那一刻,刘玲琍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学生的回归,更是她多年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延续。
爱的守护:照亮黑暗,共护特殊儿童的未来
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午后,未满十六岁的特殊学校女生小雨(化名)决定去见一位通过网络结识的朋友。然而,这次会面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小雨回来后,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同学的劝导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向老师揭开那道伤疤。老师听闻后立即报警。警方迅速行动,犯人最终落网。
特殊儿童由于生理上的限制,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于一般的孩子更弱,往往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加强他们的法治教育,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受理该案后,衡阳市珠晖区人民法院迅速行动起来,主动加强了与特殊教育学校的沟通与合作。法院为特殊学校特别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法治教育活动,法官们走进校园,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孩子们带去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此外,法院还与学校定期举行座谈会,邀请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如何构建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有效求助,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辨别危险、保护自己。
近年来,刘玲琍多次受邀参加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珠晖区法院组织的代表委员联络活动,亲眼见证了法院在特殊儿童保护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珠晖区女童保护中心,刘玲琍看到法院与妇联、公安、检察院等多部门协作,为权益受侵害的女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系列综合服务;在家和姐姐调解中心,刘玲琍了解到法院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纠纷、抚养费纠纷等案件,引入了社会观护制度,委托妇联、团委、关工委、街道社区等机构对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等进行调查,为法庭判决提供重要参考;她还看到,法院联合多部门推动建立联合救助机制,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争取生活补贴。
“特殊儿童或许在身体上有所残缺,但在心灵上却同样渴望被理解和尊重。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刘玲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