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追寻楷模足迹 感受司法担当
- 河北无极:代表调研法院工作
- 全力以赴传播法治正能量
- 法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定心丸”
- 强化“抓前端、治未病” 推动非诉解纷
- 让司法之力引领文明婚嫁新风尚
版面导航
强化“抓前端、治未病” 推动非诉解纷
姜郑勇,杨雅惠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乔进双梅
人民群众的多元解纷需求日益增长,我认为,人民法院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抓前端、治未病”,实现纠纷高效、实质性化解。
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治理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前移,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性法律制度,坚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深化联调对接。整合司法、民间组织等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联调机制,搭建法院与其他部门、民间调解组织之间的合作调解平台,通过不同主体间的有效沟通、相互配合,对矛盾纠纷进行精细化分类对接、差异化司法服务,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推动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手段,聚焦群众需求、民生热点的法律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特色普法,把法官之声、法院之声、法治之声送到群众面前,通过这种主动司法服务的模式,强化“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将潜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四是强化队伍培养。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强化辖区内调解员教育培养,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不定期开展业务指导,提升调解员职业素能,促进司法调解、民间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法治化运行。
(本报记者 姜郑勇 本报通讯员 杨雅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