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导航
从《执行法官》看法治文化作品如何讲好法院故事
周悦
□ 周悦
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优酷视频共同出品的电视剧《执行法官》从优秀刑庭法官齐麟轮岗至执行局的工作经历入手,围绕16个民心向背的执行案件,徐徐展开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现实图景,娓娓道来新时代司法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坚守法治信仰的动人故事。
该剧以明暗交织的双线剧情、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真实鲜活的法官日常引人入胜,让法治题材影视剧再一次产生“破圈”效应,实现“叫好又叫座”。作为一名法院宣传工作者,笔者认为,《执行法官》的“出圈”更向我们生动展示了优质法治文化作品是如何讲好法院故事、传递司法声音的。
提高政治站位,在立意破局中把牢政治高度。人民法院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原则和首要要求。法治文化作品是法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精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鲜活展现人民法院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例如,《执行法官》以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中“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司法实践为背景,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李桂芬霸床案、张晴啃老案等一个个执行案件的办理展现人民法院如何在案件执行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看人民法官如何能动履职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心使命,用法治明辨是非曲直,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将“法治”二字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观众。
站稳人民立场,以深刻的现实体验传递司法温度。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优质法治文化作品所提供的精神引领、支撑和滋养。例如,《执行法官》创作班底深耕司法实践这个“富矿”,精心甄选民心向背的一桩桩执行“小案”作为创作基底,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凸显案件执行中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将镜头对准新时代人民法官巧用温情解法结、化心结的生动故事。该剧有机囊括了诸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如名誉权保护、“老赖”欠款、赡养老人、征地拆迁等,让人忍不住“狠狠共情”。无论是牛丰欠款案中,一位退休法官的尊严能不能在案件执行中得到守护;抑或是王有志减肥合同案中,当事人的名誉权保护能否得到执行。一幕幕热火朝天的执行现场、一次次动人心弦的调解过程,观众在情、理、法的撕扯中不断代入并对善意文明执行产生共情共鸣共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普法教育洗礼。
坚持多元融合,以更精的创作表达彰显艺术深度。法治文化作品要找准“群众想看、媒体想要和法院想说”的结合点,紧密结合时代背景的变迁和观众审美的变化,用“有意思”的创作阐述“有意义”的道理。例如,《执行法官》尊重艺术规律,坚持创作“大格局”,不断吸附专业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创作能力融入作品表达,成功探索到专业内容与大众化传播的最大公约数;坚持视野“全景化”,该剧用精巧震撼的影视语言建构起法官、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等多元视角,以全新角度、侧面和切口塑造了接地气、说人话、办实事的法官群像,有效疏解传统法治题材影视剧带来的距离感和沉重感;坚持体验“沉浸化”,该剧用“大案嵌小案”的故事编排方式引人入胜,辅之极具现实质感的情节和立体丰沛的人物形象,用多线矛盾展开剧情,不仅有楚云、齐麟等执行二庭法官从彼此误解到协力办案这条主线,还有启仑集团围猎腐蚀干部中标开发项目违规拆迁这一副线,在“法”与“情”的博弈中赋予观众更加丰富的观剧体验,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电视剧《执行法官》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