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超龄劳动者“劳”有所依
- “草原轻骑兵”
- “六年前的桃子”收获了!
- 为“脑瘫儿”搭建爱的“避风港”
- 四川崇州法院快速化解120余件案件
- “智破”云平台为危困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 司法建议助力金柚产业发展
版面导航
为“脑瘫儿”搭建爱的“避风港”
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文秀巡回法庭负责人 黄璇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的一家养老院里,一张小木床格外引人注目。
床上的女孩手脚不能动弹,只有脖子以上能进行僵硬的活动,她就是我和当地妇联、村委会定期回访的特殊“小当事人”黄某。
2016年,黄某的父母经人介绍认识,同年年底两人举行婚礼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次年黄某出生。不幸的是,黄某出生不久便被确诊为脑瘫(一级残疾),2019年,黄某父亲又患上精神分裂症。不久后,黄某母亲离家未归,留下黄某由她的爷爷、奶奶照顾。
由于年事已高,还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在照顾孙女三年后,黄某的爷爷、奶奶已经力不从心。他们希望将黄某交由她的姥姥、姥爷抚养,可遭到对方的多次拒绝。2022年2月,黄某爷爷作为黄某父亲的法定代理人向乐业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黄某母亲承担抚养责任。
第一次开庭时,黄某母亲未到场,通过远程视频方式提出黄某父亲有抚养能力,因此拒绝抚养黄某。在现场的黄某爷爷也明确表示,拒绝抚养黄某。
见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也考虑到解决黄某的抚养问题不能耽搁,我决定到黄某家里看一看。
当时的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黄某被她的爷爷抱着,五岁的她看起来和正常的两岁孩子一般大小,身子僵硬,眼睛明亮却没有灵气。
黄某爷爷说她看不见,也不会说话,只对声音有反应。
因这起案件涉及残疾儿童抚养问题,所以法院与当地妇联、村委会共同为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同时,当地检察院为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履行监督职能,也来到现场为当事人释法说理。经多番调解,双方就黄某的抚养问题终于达成一致:黄某先由母亲抚养三年后,再由双方轮流抚养。
调解结束后,为确保黄某的权益得到保障,我们进行了跟踪回访。
回访中,我们了解到,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黄某母亲四处奔波挣钱,而黄某因行动不便无法随母亲一同在外奔波,即将面临无人照顾的困境。
不得已,黄某母亲联系了当地儿童福利院,希望对方能代为照顾黄某,但因黄某母亲目前作为黄某监护人有抚养能力,黄某的情况不符合儿童福利院的收留条件。
无奈之下,黄某母亲又联系了当地一家设施完善、医疗护理妥帖的养老院。考虑到黄某的特殊情况,对方同意接收,于是黄某就被安置在了那里。
作为案件的主审法官,我始终牵挂着这名特殊的“小当事人”。因此,我定期与当地妇联、村委会前往黄某所在的养老院进行回访。
在回访中,养老院院长告诉我,黄某母亲每月都会按时支付费用,孩子缺什么少什么,她都会立刻托人送来。现在黄某不仅有护工为她进行按摩保养,还有养老院的老人围着她说话,亲切地喊她“小家伙”,黄某的状况比刚送来的时候好了许多。
听到这里,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法官要捍卫法律威严,维护公平正义,也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之温情。落实好回访制度,让其真正发挥实效,是法院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信这份爱将汇聚成强大的力量,为黄某搭建起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黄璇璇/口述 本报见习记者 闫钰/整理)